為邁向2050凈零碳排,我國其中一項關鍵戰略政策,是規劃在2030年達成公車全面電動化的目標。2023年國內預計有超過2千輛電動公車,但與本來的2300輛目標仍有一小段差距。
為了幫助客運業者加速轉型,交通部與工研院、鼎漢國際工程顧問合作,建構「電動大客車營運數據監控管理平台」,幫助步入電動化的客運業者,少走冤枉路。
交通部運輸研究所與工研院、鼎漢國際工程、新動智能,周二(12月5日) 發表國內首創電動大客車智慧充電系統,結合大數據與人工智慧,提供客運業者完整能源管理、智慧充電、營運管理解決方案。
交通部次長陳彥伯表示,公車全面電動化是台灣2050邁向淨零碳排的關鍵,今年本來今年目標是2,300部電動大客車,目標稍稍落後。接下來要力拚2025年達到4000到4600部電動大客車。
陳彥伯說明,客運業者最大的疑慮是電動巴士的使用妥善率與可靠性,且充電場站的供電系統與容量不足,急需智慧化的充電服務供業者導入。
充電排程智慧化 年省800萬營運成本
目前這套系統已運用在中興巴士集團北士科站,配備在64輛電動巴士上,未來還會擴充至跨場站、跨客運業者、系統的充電調度站,甚至能提供物流車、計程車充電。
工研院運輸研究所長張念慈說明,中興巴士的北士科站搭載這套系統,預估每年可以省800萬元,更減少人為疏失、減少人力、提升調度效率。此外,能有效降低台電契約容量50%、延長電池壽命20%、降低33%人事成本。
中興巴士董事長呂奇龍說明,因為巴士充電時間長,但場站充電樁、電力有限,過去每天都得有多名調度員熬夜監控充電狀況。
呂奇龍補充,市區土地寸土寸金,對於業者來說駐車場、充電場域難尋,就得更仰賴高效率充電調度。他提到,就算了場站,台電在該地的變電所,也未必能提供如此龐大的供電,因此未來更需要政府與業者協作,不再是由客運業者自行尋覓駐車場域。
▲中興巴士董事長呂奇龍展示充電電動公車充電。圖/工研院提供
蒐集行車大數據 靠AI幫助客運規劃路線
鼎漢國際工程顧問公司與中興巴士集團、首都客運合作,蒐集龐大電動巴士數據庫,協助未來客運業者導入電動巴士,能更有效安排司機班次、充電排程與路線規劃。
鼎漢國際工程副董事長林幸加表示,這些數據分析可以應用在用電、充電效率、電池安全、營運成本等層面。她舉例,道路上影響行車能耗效率的因子非常多,就連下雨天都會對車輛耗電效率產生影響。
靠著數據平台,未來包含車款選擇、充電規格,以及營運後的能耗影響、充電班次調度、電池健康度資訊等,都能迅速查詢,降低業者事後補正作業的負擔。
林幸加表示,現在電動巴士數量少,或許還能用人力掌握這些車輛調度,一但未來電巴數量大增,就必須仰賴數據平台建構出的預測模型,「未來業者只要輸入客運路線、停靠站,就能透過預測模型找出最有效率的排班調度。」